最近几年,品牌营销圈里流行一句话:"不会玩活动的品牌,就像没有调味料的老火汤"。作为深耕市场营销领域的老兵,我亲眼见证过百联集团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,把品牌声量从区域级做到全国知名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,如何像百联这样用活动撬动品牌增长。
一、找准活动的核心发力点
去年双十一期间,百联在南京路步行街搞的「城市寻宝」活动,3天吸引23万人次参与。这种效果可不是碰运气得来的,背后藏着三个关键要素:
- 时机选择:踩着节日热点又避开竞品高峰期
- 场景营造:把商业街变成沉浸式游戏场
- 参与门槛:扫码即玩的设计降低参与难度
活动类型 | 平均参与人数 | 品牌搜索量提升 | 成本回收周期 |
线下快闪(数据来源:艾瑞咨询) | 5000-20000人次/场 | 45%-80% | 2-3个月 |
线上互动(数据来源:QuestMobile) | 10万-50万UV | 25%-60% | 1-2周 |
1.1 活动设计的"钩子理论"
百联的周年庆活动有个经典案例:他们在每个参与门店藏了100个「黄金福袋」,找到的用户不仅能获得奖品,还能解锁隐藏的AR彩蛋。这种设计就像钓鱼,先抛诱饵再给惊喜,让参与者主动成为传播节点。
二、让流量变成"自来水"的秘诀
去年中秋,百联的「月亮邮局」活动在抖音创造了1.2亿次播放。他们没花巨额广告费,而是做了三件事:
- 设计可复制的UGC模板(比如定制月亮明信片)
- 设置阶梯式奖励机制
- 与本地KOL共创内容
2.1 传播链路上的"四两拨千斤"
观察百联的校园营销案例会发现,他们特别擅长把学生群体变成"品牌大使"。通过设计带有社交货币属性的打卡任务(比如集齐5个校区印章换盲盒),单场活动就能产生3000+条自发传播内容。
传播渠道 | 内容留存率 | 二次传播率 | 成本占比 |
微信生态(数据来源:腾讯财报) | 68% | 23% | 40%-55% |
短视频平台(数据来源:尼尔森报告) | 51% | 37% | 25%-35% |
三、从数据到执行的闭环管理
百联的活动指挥中心有块实时数据大屏,上面跳动的不是冰冷的数字,而是用户情绪热力图、动线轨迹分析和传播裂变指数。去年圣诞季活动期间,他们根据实时数据调整了7次礼品发放策略,最终把转化率提高了18%。
3.1 活动效果的"温度计法则"
我参观过他们的复盘会,发现个有趣现象:除了常规的ROI计算,还会评估「活动后遗症」——也就是结束后一周内,自然流量的衰减曲线。这个方法帮助他们把用户留存率稳定在行业平均水平的1.5倍以上。
窗外飘来咖啡香,想起百联去年和星巴克联名的「早八人计划」。他们在20个写字楼大堂设置快闪咖啡站,参与者扫码就能获得定制早餐套餐。这个案例最妙的地方在于,既抓住了通勤人群的刚性需求,又通过场景融合强化了品牌温度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