翅桶活动时间选得好,朋友转发少不了?
上周五下班经过炸鸡店,看见三五个大学生举着手机在翅桶海报前比剪刀手。老张端着咖啡直摇头:"现在年轻人吃个鸡翅都要搞仪式感..."这话倒是让我想起,去年咱们小区烧烤店搞翅桶促销那会,老板娘把活动时间从下午茶挪到夜宵时段后,朋友圈晒图的人直接翻倍。
一、炸鸡店老板不会告诉你的时间密码
城南刘记炸鸡的老板老刘最近乐得合不拢嘴——他把做了三年的"买三送一"翅桶活动,从每周三改成周四晚上七点后,抖音同城话题播放量从2万涨到13万。这事儿让我想起《现代餐饮营销实务》里提过的"黄金四小时"理论,还真不是吹的。
1. 打工人与学生的生物钟战争
观察了本地8家连锁炸鸡店的活动数据发现:工作日晚7-9点的参与者,平均每人会带2.3个朋友到店;而周末下午场的顾客,超过60%是单独行动。这事儿就跟咱们追剧要卡更新时间一个道理——大家伙儿下了班总得找点乐子。
时间段 | 带客率 | 自拍发圈率 | 数据来源 |
工作日午市 | 1.2人 | 18% | 2023餐饮白皮书 |
工作日晚市 | 2.3人 | 43% | |
周末全天 | 1.8人 | 36% |
2. 节假日前夜的魔法时刻
去年中秋前一天,城西那家韩式炸鸡店搞了个"翅桶配啤酒"活动。你猜怎么着?活动海报在大学生群里传疯了,有个宿舍组团买了8桶,拍了个叠罗汉吃鸡翅的短视频,点赞直接破万。这事儿说明啊,大家过节前那颗躁动的心,可比节日当天更愿意折腾。
二、什么样的吃货最容易帮你传播?
前些天跟做市场调研的小李撸串时聊到,他们公司给某连锁品牌做的用户画像特别有意思:
- 大学生群体:拍照率78%,但实际消费频次低
- 年轻白领:喜欢拼单发朋友圈,复购率高
- 家庭客群:消费量最大,但主动传播率仅12%
这不就跟咱们平时聚餐一个样?上周部门小王小李他们组了个"翅桶挑战",六个人消灭了四个全家桶,照片拍得跟美食博主似的。结果第二天隔壁部门就有人问我要店铺地址——你看,这就是社交型吃货的威力。
1. 学生党的传播三板斧
记得上大学那会儿,宿舍老三每次参加第二杯半价活动,必定要在社团群里@全体成员。现在年轻人更会玩,上次看到有个男生把翅桶摆成爱心形状表白,评论区直接变成大型求偶现场。这类用户虽然单次消费不高,但胜在创意无穷啊。
2. 宝妈群体的意外价值
开头提到的刘老板跟我透露个趣事:自从他把儿童套餐里的玩具换成翅桶优惠券,那些原本只管闷头喂孩子的妈妈们,居然开始在家长群里分享薅羊毛攻略了。果然当妈的省钱雷达永远在线,这波操作我给满分。
三、天气越冷,鸡翅越香?
去年冬天有家店在寒流来袭时推出"热辣翅桶暖冬计划",结果外卖订单比平时多了三成。最绝的是他们在包装盒上印了句"天冷更要贴秋膘",好多顾客收到后都自发拍短视频玩梗。
反观夏天做活动的店家就有点尴尬,有个老板跟我吐槽:"大热天的,大家宁愿点冰奶茶配鸡翅,也不肯出门。"看来这翅桶活动不仅要看钟点,还得看老天爷脸色。
1. 雨天经济的新玩法
上个月连续下雨那几天,有家聪明的店长搞了个"下雨天翅桶半价"活动。配送员说那天他送的订单里,十单有八单备注要"雨滴特效滤镜教程"。要不说现代人连吃饭都要讲氛围感呢?
四、写在最后
昨晚路过小区便利店,听见俩姑娘在冰柜前讨论:"这家炸鸡店每周四的翅桶我都抢不到,下次要不要定闹钟啊..."你看,好的活动时间遇上对的参与者,可不就成自来水传播了么。下次要是看见朋友圈有人晒翅桶,记得看看拍照时间——说不定藏着店家的营销小心机呢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