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html
用碗做个《我的世界》?这事儿真有人干过
凌晨三点,我盯着厨房里摞着的泡面碗突然乐了——这玩意儿要是能做成《我的世界》方块,史蒂夫估计得哭着喊饿。别笑,去年真有群美国大学生用陶瓷做了个可玩的《我的世界》模型,连红石电路都是用釉料画的。
一、先搞明白游戏里的碗是什么
游戏里碗(Bowl)就是个基础容器,合成配方简单到离谱:
- 工作台摆法:三块木板摆成U型(上下两行中间空着)
- 材料消耗:每3块木板出4个碗
但现实里的陶瓷碗可比这复杂多了。景德镇的老师傅说过:"游戏里点两下鼠标的事,搁窑里得折腾三天"。
1.1 游戏碗 vs 现实碗
特性 | 游戏碗 | 现实碗 |
制作时间 | 0.5秒 | 72小时起 |
材料 | 任意木板 | 高岭土+釉料 |
功能 | 装蘑菇汤 | 能进微波炉算你赢 |
二、真要复刻的话得准备这些
去年那帮学生把制作过程发在了《Material Science Today》上,我挑重点说:
2.1 材料清单
- 陶土:别用超市橡皮泥,要球状高岭土(颗粒度≤0.05mm)
- 釉料:钴蓝+二氧化锰调色(模拟游戏木质纹理)
- 工具:拉坯机?不,他们用的是3D打印模具
最绝的是烧制温度曲线:
- 0-200℃:每小时升50℃(去水分)
- 200-900℃:直接怼到最高温(防开裂)
- 900℃保温2小时(定型)
三、实操时遇到的离谱状况
按论文做的第一批碗,结果:
- 3个在降温时自爆了(热应力没释放好)
- 2个釉面出现鳄鱼纹(意外挺像游戏裂纹效果)
- 唯一成功的那个...被猫推下桌碎了
后来发现个邪门技巧:往泥料里掺咖啡渣能减少收缩率。估计是咖啡因分子撑开了黏土结构?反正《Ceramics International》上有类似研究。
3.1 尺寸控制玄学
游戏里碗的标准尺寸是16×16像素,换算成现实:
- 按史蒂夫身高1.8米倒推 → 碗直径11.25cm
- 但实际烧制后会缩水15% → 模具要做13cm
结果烧出来12.8cm,误差够再做个碗底...
四、最麻烦的红石复刻
那群疯子真用导电釉料画了电路:
- 金粉+玻璃釉调成红石色
- 0.3mm笔触宽度(相当于游戏里2像素)
- 烧制后电阻率≈10Ω·cm
测试时发现个bug:陶瓷导热差,连续通电半小时后碗底能煎鸡蛋——这算不算意外做出了游戏里的熔炉?
凌晨四点半的咖啡喝完了,窗外的鸟开始叫。要说这实验有什么实际意义?大概就是证明了「像素世界和现实永远差着一层釉料」吧。下次试试用外卖盒做末地传送门?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