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减活动到底该不该用在你的商品上?看完这篇就懂了
超市鸡蛋打折和大牌包包促销,能是一回事吗?
上周三去超市买菜时,看见鸡蛋区挂着醒目的"满30减5"红牌子,大爷大妈们推着购物车排成长龙。转过化妆品区,同样的促销标语下却门可罗雀,柜姐无聊地刷着手机。这个场景让我突然想到:满减活动真的适合所有商品吗?
快消品的满减狂欢节
仔细观察会发现,高频低价商品和满减活动简直是天作之合。我家附近的便利店每月18号固定有"满88减15"活动,每次都能看到上班族们凑单买卫生纸、洗发水这些日用品。
- 卫生纸3提装原价99元,满减后84元
- 某品牌洗衣液组合装优惠23元
- 速食面10包装立减8元
商品类别 | 客单价 | 复购周期 | 满减转化率 |
粮油调味 | 68元 | 2周 | 41% |
个护清洁 | 85元 | 3周 | 38% |
母婴用品 | 120元 | 1个月 | 29% |
这些商品搞满减,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
朋友开的数码店去年双十一做了"满5000减600"活动,结果发现顾客都跑去买原价4999的笔记本电脑。既没带动其他配件销售,还白送出去几十个无线鼠标当赠品。
高端商品的尴尬时刻
某奢侈品牌去年尝试"满3万送定制礼盒",结果发现顾客宁愿分三次买单也要避开满减门槛。柜员私下说,有位女士为了不参加活动,硬是把28万的珠宝拆成9张小票购买。
商品类型 | 满减参与度 | 连带销售提升 | 利润变化 |
大家电 | 18% | 5% | -3% |
设计师服装 | 12% | 2% | -5% |
数码产品 | 22% | 8% | -1% |
教你三招玩转满减套路
小区门口水果店老板娘有绝活,她的"满50送香蕉"活动总能让人心甘情愿多买两个火龙果。有次我亲眼看见,原本只想买草莓的大叔,最后提着芒果、山竹和香蕉满意离开。
生鲜店的凑单小心机
- 把易损耗的叶菜设为主推商品
- 将香蕉、橘子等耐储存水果作为赠品
- 在称重台旁摆放小包装坚果
附近健身房最近推出"买私教课送蛋白粉"的活动,反而比直接打折多卖出30%课程。教练说很多学员为了凑够赠品门槛,会主动加购拉伸课程。《零售心理学》里提到的"损失规避"效应,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满减不是万能钥匙
还记得去年中秋节,楼下烘焙店搞"满200减40",结果当天现烤月饼全卖完了,剩下陈列柜里的西点无人问津。老板娘苦笑着说,大家宁愿买20个鲜肉月饼凑单,也不愿尝试新推出的法式甜品。
现在每次路过社区超市,总能看到收银台前的大妈们拿着计算器认真算账。她们时而把某件商品放回货架,时而又往购物车里塞进两包纸巾。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画面,或许就是满减活动最真实的模样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