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背影蛋仔派对的真人图片 你可能想知道的那些事儿
凌晨两点半,我第N次在微博刷到#背影蛋仔派对#的真人图片,困得眼皮打架却还是忍不住往下滑——这玩意儿到底为啥能火成这样?作为一个从第一季追到现在的老粉,今天干脆把知道的那点料全倒出来,咱们唠点实在的。
一、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?
简单来说就是一群穿着蛋仔套装的人背对镜头开派对,最早是广州某高校社团整活拍的毕业照。结果照片里那些圆滚滚的背影配上五颜六色的灯光,莫名有种蠢萌的治愈感,被转发到小红书后直接炸了。
- 核心特征:3-10人穿着蛋仔玩偶服
- 必备元素:彩色射灯/霓虹灯牌/荧光棒
- 灵魂所在:所有人必须背对镜头比剪刀手
二、真人图片背后的技术流
别以为套个玩偶服随便拍就行,去年火出圈的那组图其实藏着不少小心机:
拍摄时段 | 日落后30分钟(专业叫法叫蓝调时刻) |
灯光角度 | 45度斜向下打光(能照出玩偶服绒毛质感) |
站位秘诀 | 前后错开50cm形成层次感 |
有个在摄影工作室打工的姐妹跟我说,他们现在接单拍这个要用到测光表,单张修图时间比婚纱照还长——果然任何爆火的东西到最后都会卷成麻花。
2.1 关于玩偶服的冷知识
淘宝上卖得最好的那家店,其实用的是泳衣材质内衬(为了防止拍摄时中暑),但代价是闷出汗之后会...呃,有股咸鱼味儿。建议自己拍的话备点清凉喷雾,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。
三、为什么偏偏是背影火了?
有次在漫展逮着个搞行为艺术的大学生聊过这事,他的观点挺有意思:
- 正面看像儿童乐园吉祥物,背面却有种“狂欢后的孤独”的文艺感
- 去掉面部表情反而让人更关注肢体语言(那些歪七扭八的剪刀手其实都在暗中较劲)
- 最关键的是——不用化妆也不用管理表情,对社恐太友好了
不过最真实的理由可能是...穿这玩意转个身都困难,转过来拍正面容易集体摔成保龄球瓶。(亲眼见过事故现场的人默默举手)
四、普通人想拍要注意什么
上个月帮表弟班级拍过一组,血泪经验总结:
- 租衣服选上午10点前的档期(下午的基本都被汗浸透了)
- 场地首选天台或车库(商场中庭会被保安赶)
- 提前用粉笔在地上画站位点(否则永远有人撞到一起)
哦对了,千万别信商家说的"均码",我见过1米9的篮球生穿得像被勒紧的粽子,也看过1米5的妹子整个人消失在衣服里只露出个脑袋顶——最好自带别针和束带。
五、关于版权那些破事
某网红去年把别人的蛋仔派对图P上自己logo商用,结果被原拍摄团队告了。现在正经约拍都得签协议,主要明确三点:
- 玩偶服设计版权归厂商(有些限定款不让商用)
- 多人拍摄要所有出镜者签肖像授权
- 夜景灯光设计可能涉及场地著作权
所以看到那些卖99元"蛋仔派对同款拍摄套餐"的,建议直接划走,正经拍组能商用的至少得准备2000-3000预算。
写到这儿发现咖啡都凉了,窗外鸟开始叫了。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去年热搜上那组图——六个毕业生背对镜头比着六种不同的剪刀手,最右边那个的玩偶服头顶还粘着片樱花。后来有人在评论区说:"他们转身离开的样子,像极了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。"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