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有哪些?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
腊月二十三刚过,咱们街坊邻居的阳台上就挂满了腊肉香肠。张大妈端着簸箕在门口筛糯米粉,说是要准备打年糕了。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,都在提醒着咱们——要过年啦!
一、辞旧迎新的准备工作
老话说"过了腊八就是年",但真正的忙年是从小年开始的。北方腊月二十三,南方腊月二十四,家家户户都要给灶王爷准备麦芽糖,希望他老人家"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"。
1. 扫尘除晦
我妈每年这时候总要念叨:"腊月不扫尘,来年招瘟神"。全家人用长竹竿绑着扫帚,连房梁角落的蛛网都要清理干净。有意思的是,《清嘉录》里记载,苏州人扫尘时还要在竹竿上系红绸,说是能扫走晦气留住福气。
- 北方多用新扎的芦苇笤帚
- 南方偏爱竹枝扎的除尘掸
- 西藏地区用青稞穗打扫经堂
2. 布置年红
老李叔家的春联每年都是自己写的,他说街上买的印刷品"没灵魂"。现在年轻人流行在短视频平台晒创意春联,什么"脱贫脱单不脱发,加薪加班不加价",逗得老人家直摇头。
地区 | 特色装饰 | 文献来源 |
---|---|---|
陕西 | 剪纸窗花 | 《关中民俗志》 |
福建 | 门楣蔗尾 | 《闽南年俗考》 |
东北 | 玉米辣椒串 | 《黑土地年俗》 |
二、团圆饭桌上的讲究
王师傅家的年夜饭定在下午四点,他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"早年"习俗。桌上的红烧鲤鱼从来没人动筷子,要留到初五才能吃,这叫年年有余。
1. 南北年味大不同
北方的饺子要包硬币,南方的汤圆放桂花糖。去年我在广州过年,发现他们吃盆菜要用木炭炉子边煮边吃,热气腾腾的能吃到正月十五。
- 江浙沪:八宝饭、腌笃鲜
- 云贵川:腊味拼盘、长菜
- 港澳台:发菜蚝豉、萝卜糕
2. 餐桌上的老规矩
记得小时候偷吃祭祖的烧肉,被爷爷用筷子敲了手。现在年轻人虽然不讲究这些,但给长辈敬酒时还是要用双手举杯,这个老理儿可不能忘。
三、热闹非凡的贺岁活动
庙会上的糖画艺人手腕轻抖,金黄的糖浆转眼变成腾飞的龙。孩子们举着糖葫芦在人群里钻来钻去,差点撞翻写春联的老先生。
1. 走亲访友那些事
二婶每年初五都要回娘家"送穷",带着用彩纸剪的小人往村口扔。现在城里人改成微信发电子红包,但山东同事说他们村还保留着磕头拜年的传统。
活动 | 北方特色 | 南方特色 |
---|---|---|
拜年时间 | "初一叔、初二舅" | 凌晨"抢头香" |
娱乐项目 | 冰灯游园会 | 花市行大运 |
2. 逐渐消失的老手艺
还记得胡同口吹糖人的张爷爷吗?他的孙子现在搞直播教做糖人,观看人数比当年围观的街坊还多。那些手扎灯笼、木版年画的老手艺,正在以新方式延续生命。
四、正月里的特别日子
初七"人日"要吃七菜羹,十五的元宵要包得像月亮般圆润。我奶奶总说,没出正月都是年,街上的红灯笼要挂到二月二龙抬头才摘。
写字楼里的白领们开始带饭上班,饭盒里装着没吃完的年货。小区门口的春联被风吹起一角,在早春的风里轻轻拍打着门框,仿佛在说:咱们明年再见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