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里的民间曲艺:藏在粽香里的声音记忆
你听过大爷摇着蒲扇在槐树下哼的「五月五,是端阳,艾叶香,香满堂」吗?端午节可不只是吃粽子赛龙舟,那些飘在街头巷尾的民间曲艺,才是最有烟火气的活历史。今天咱们就沿着长江黄河,听听各地老艺人传了百年的调调。
一、龙舟号子:浪花里的劳动交响
在汨罗江畔,每年都有二十多条龙舟抢着下水。船头鼓手老周说:「我们这的《急桨令》能把人魂都喊出来」。他演示了两句:
- 「嘿哟!浪打船头莫回头嘞!」(领)
- 「嘿佐!嘿佐!破浪走嘞!」(和)
1.1 各地龙舟调有啥门道
湖南汨罗 | 《急桨令》 | 鼓点密如雨 | 《楚辞研究》1987年刊 |
广东佛山 | 《赛龙谣》 | 加入粤剧拖腔 | 佛山非遗中心档案 |
四川万州 | 《川江号子》 | 带峡江哭腔 | 《三峡民俗志》 |
二、端午小调:奶奶的童谣会变身
苏州评弹团的蒋老师告诉我,他们那儿的《五月五》能唱出三个版本:
- 小囡版:拍手跺脚带动作
- 姑娘版:琵琶伴奏情意长
- 老人版:念白带着药草香
2.1 这些调调从哪来的
在闽南,八十岁的陈阿婆还能用泉州南音唱整本的《白蛇传·盗草》。她布满皱纹的手在琵琶弦上滑动时,你会看见许仙撑着油纸伞从曲子里走出来。
三、戏台上的端午大戏
黄梅戏名角韩再芬去年端午演了《钟馗嫁妹》,她说「鬼王也要过端午,戏服里得缝艾草香包」。来看戏的年轻人不知道,台侧乐师正在用梆子敲出《驱五毒》的古谱。
3.1 皮影戏里的神怪江湖
陕西华县的皮影箱子里,端午特供角色可不少:
- 青蛇白蛇缠着雄黄酒壶
- 钟馗的宝剑换成艾草束
- 龙王脑袋上顶着粽子冠
四、茶馆里的说书先生
成都悦来茶馆的李胖子最会讲「屈原投江」。他有个绝活:说到泪罗江波涛汹涌时,手里的惊堂木能敲出由远及近的雷声——其实是在桌底藏了面小鼓。
这些声音正在消失。去年端午,我在皖南听到最后一位会唱《采药歌》的采药人,他的调子里有三十七种草药名。风吹过山坳时,老藤杖敲击岩石的节奏,比任何打击乐都动人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