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交大校庆公益行动:用知识温暖社会
每年4月8日梧桐道飘香时,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庆活动总会吸引全城目光。今年在校友捐赠墙上,我发现了几个崭新的铭牌——原来除了学术论坛和文艺演出,交大人正用更实在的方式庆祝生日。
象牙塔里的社会温度
在创新港食堂门口,总能看到穿着红马甲的学生守着几个大纸箱。这是持续了6年的"书本漂流计划",毕业生们把带不走的教材、考研资料放进回收箱,由志愿者整理后送往山区学校。去年毕业季,仅兴庆校区就收集到2375册图书,最远的漂流到了甘肃陇南的三所中学。
知识传递的N种方式
- "教授直播间":物理学院老师每周三晚在B站讲解电磁学基础课
- 医学校区定期举办的急救技能工作坊,已培训外卖骑手680余人
- 航天航空学院用3D打印技术为残疾儿童定制矫形支具
项目名称 | 受益群体 | 年度服务人次 | 数据来源 |
夕阳红数字课堂 | 社区老年人 | 1200+ | 交大离退休处2023年报 |
秦岭生态监测站 | 环保部门 | 提供数据82组 | 环境学院官网 |
创客空间公益培训 | 残障人士 | 47人获得技能认证 | 西安市残联感谢信 |
实验室里的民生工程
材料学院的李教授团队最近有点忙,他们研发的净水滤芯正在陕北20个村庄试用。这个校庆月,师生们带着改良后的第三代产品再次启程。在延长县张家沟,村民老张拧开自家水龙头:"以前烧水壶半个月就结垢,现在娃们直接喝生水也不闹肚子。"
当科研成果走出围墙
能源化工系的同学们把实验室"搬"到了菜市场——他们设计的厨余垃圾发酵装置,让雁塔区三个社区的湿垃圾减量了60%。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小王说起这个项目眼睛发亮:"原来我们做的齿轮轴承,真能转出绿水青山。"
梧桐树下的爱心接力
每年校庆最热闹的要数东南田径场,这里举办的公益嘉年华已经办了九届。书画社同学现场写扇面义卖,机器人社团带着小朋友编程,最受欢迎的还是医学院的血压测量点——去年这天他们为327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。
在钱学森图书馆的玻璃幕墙上,斑驳的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自习桌前。远处传来校庆彩排的歌声,几个学生抱着募捐箱匆匆走过,箱子上"为乡村小学建图书角"的字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