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运路上党旗飘:让党建活动成为旅途中的“暖心驿站”
腊月廿八的北京西站,张大姐攥着车票在13号候车厅转悠,突然被墙面上会发光的党史问答屏吸引。她试着点击"改革开放"专题,答对5题后竟在检票口兑换到春运定制福字贴。"这可比刷手机有意思,还能给孩子讲答题学到的故事哩!"这样的场景,正是今年各地创新春运党建的生动写照。
一、把候车厅变成红色文化展厅
春运特有的空间场景藏着天然流量。郑州东站去年在母婴候车区设置的"初心故事角",用声控装置播放《半条被子》等经典故事,候车家长扫码就能获取配套育儿知识手册。数据显示,这种场景化浸润使党建物料取阅量提升270%。
传统方式 | 创新形式 | 参与提升率 |
展板陈列 | AR互动墙 | 310%↑ |
纸质问卷 | 微信小程序答题 | 185%↑ |
横幅标语 | 光影艺术装置 | 420%↑ |
1. 流动的红色风景线
G66次列车餐车吧台变身"党史咖啡角",每杯拿铁都配有不同年代的党员奋斗语录杯套。乘务员小刘发现,很多年轻人专门来收集杯套拍照发朋友圈:"有位小哥集齐12款杯套后,主动问我要党史学习链接呢!"
二、让服务与教育水融
在杭州开往成都的K529次列车上,戴着党徽的乘务员老周有个特殊百宝箱:既有《党的二十大报告》简读本,也有晕车贴和儿童口罩。他总结出"服务三递法":递热水时介绍暖心工程、递清洁袋时讲解环保政策、递时刻表时科普铁路发展史。
- 需求融合点挖掘
- 行李搬运服务+党员先锋岗故事
- 儿童托管区+红色动画展播
- 失物招领处+诚信主题教育
2. 土味互动里的大学问
南昌站前广场的"乡音党课"总围满务工人员。来自鄱阳湖区的李书记用方言快板讲乡村振兴,末了还教大家用手机查家乡党员帮扶热线。"听着像老家办喜事,这个'土味党课'我愣是站了半小时没挪窝。"刚下工地的王师傅搓着冻红的手说。
三、把归途变成共情之旅
广州南站的"时空信箱"成了网红打卡点。旅客可以写给2035年的自己,也可以抽取三十年前春运老照片背后的党员服务故事。00后大学生小林抽到1998年抗冰保通的党员突击队照片后,当即拍下照片发给爷爷:"您看!这就是您当年讲的绿皮车故事!"
情感载体 | 实现方式 | 日均参与量 |
家书慢递 | 车站邮筒+电子明信片 | 1500+ |
记忆盲盒 | 老物件展示+故事二维码 | 800+ |
声音博物馆 | 方言党课录音墙 | 1200+ |
夜幕降临,上海虹桥站的"春运故事会"开场了。保洁员赵阿姨第一次在公众场合讲起党员丈夫留守除雪的故事,台下玩手机的年轻人纷纷抬头。当听到"他握着铁锹在轨道旁跨年"时,前排小姑娘悄悄把充电宝塞给正在维持秩序的志愿者。
3. 指尖上的红色接力
"各位老铁,我们现在K2024次列车党建直播间,点击屏幕就能生成专属春运党史学习报告!"随着主播小郭的招呼,直播间瞬间涌入3万人。这种伴随式传播让38.6%的参与者主动转发了党建内容,远超传统海报的5.7%转化率(据《移动互联网党建白皮书》)。
腊月廿九清晨,哈尔滨站飘着细雪。刚下夜车的旅客发现,出站口的党员服务岗亮着橘色灯光,热水壶上贴着"初心温度100℃"的标语。工作人员老马呵着白气说:"咱这不搞花架子,就想让大伙儿下车就遇见党的温暖。"远处,又一趟列车载着满车箱的红色年味儿,缓缓驶向万家灯火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