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的阳光斜斜照进彩虹幼儿园中三班,李老师正蹲在地上和孩子们摆弄着五颜六色的豆子。这些装在透明塑料瓶里的彩色豆豆,最近成了孩子们最着迷的"科学玩具"。
一、活动背景与设计初衷
窗台上去年秋天收集的松果还沾着露水,但今年我们的自然角要玩点新花样。根据教育部《3-6岁儿童发展指南》,5岁孩子应该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特征——这不,装满黄豆、红豆的塑料瓶轻轻一晃,豆子们就跳起了不同的舞蹈。
1.1 为什么选择"豆豆瓶"?
市面上的科学教具动辄几百元,而豆子家家厨房都有。王小明奶奶听说要用黄豆做实验,第二天就送来两斤:"拿去玩,不够家里还有!"这些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材料,反而让孩子们觉得科学就在身边。
1.2 活动目标拆解
- 基础认知:区分8种常见豆类
- 精细动作:使用镊子完成豆子分类
- 科学思维:观察不同坡度下豆子滚动速度
二、活动实施全记录
记得第一次活动时,孩子们把绿豆塞进了鼻孔。现在我们会提前把芸豆煮熟,既保证安全又能当粘贴画材料。
2.1 材料准备清单
- 透明矿泉水瓶(去标签)20个
- 食用色素染色的鹰嘴豆
- 带放大镜的观察记录本
- 防滑斜坡板(30°倾斜角)
2.2 操作步骤详解
当孩子们发现红豆在瓶子里下落得更快时,朵朵激动得小辫子都散开了:"因为红豆是运动员!"我们趁机引入重量的概念,用厨房秤验证了不同豆子的实际重量。
三、效果对比与数据观察
项目 | 传统手工课 | 科学豆豆瓶活动 |
平均专注时长 | 8分钟 | 23分钟 |
提问频次 | 2次/人 | 5次/人 |
四、真实课堂故事分享
特别记得有次浩浩把装豆瓶当"传声筒",意外发现装满豆子的瓶子传声更清晰。这个插曲后来发展成声音传播的延伸活动,孩子们用不同材质的瓶子做了一整面"音乐墙"。
五、给老师们的贴心建议
- 准备防过敏豆类清单(如用莲子替代花生)
- 在瓶盖内侧贴双面胶,防止豆子误吞
- 每月更新"豆豆挑战任务卡"
午睡时间到了,孩子们还攥着各自的豆豆瓶。阳光透过窗户在瓶身上画出彩虹,那些跳跃的豆子仿佛在说:科学探索的种子,就这样悄悄发了芽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