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追过三场EXO-M香港演唱会的资深粉丝,我亲眼见过激动到昏厥的妹子、被踩掉鞋的观众,也经历过暴雨中场馆临时限流的突发状况。这些实战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——追星再疯狂,安全永远是第一顺位的应援色。
一、入场前的“作战准备”
提前三小时到达亚博馆是基本操作,但真正的高手会利用这段时间做四件事:
- 扫描场馆立体逃生图(通常张贴在洗手间外侧墙面)
- 测试手机5G信号强弱区域(A区3号门附近常有信号放大器)
- 确认医疗点位置(红磡体育馆固定设在控制台正后方)
- 在应援物交换区用便签写下紧急联系人(别直接写手机,改留微博小号更安全)
随身物品清单优化版
必备品 | 危险系数 | 安检通过率 |
500ml以下透明水瓶 | ★☆☆☆☆ | 98%(需当场试喝) |
可折叠小板凳 | ★★★☆☆ | 73%(限高不超过35cm) |
迷你急救包 | ★☆☆☆☆ | 100%(需拆封检查) |
自拍杆 | ★★★★★ | 0%(2023年香港场馆新规) |
二、人群中的“安全结界”
当《咆哮》前奏响起的瞬间,三层看台会产生约82分贝的持续性声浪(香港理工大学实测数据)。这时候要记住:
- 用手肘在胸前形成15cm缓冲空间(参考地铁早高峰的自保姿势)
- 每隔20分钟做三次深呼吸(预防过度换气综合征)
- 发现舞台冷焰火立即用湿巾捂住口鼻(某次安可环节实测PM2.5飙升12倍)
不同区域的生存指南
在坑位区(standing zone)的移动要遵循“蟹形走位法”:侧身移动时双手交叠护住肋骨,用肩膀而非背部承受冲击。去年有位妹子用这招从第五排逆流到护栏边,全程只掉了发卡。
三、应急状况的“条件反射”
香港场馆的地面疏散标识比内地多出紫色荧光涂层,在断电情况下会持续发光27分钟。遇到突发状况时:
- 用脚尖感知地面箭头纹理(凸起方向即逃生路线)
- 将应援棒调至常亮模式充当信号灯
- 记住安全出口编码规律(字母代表区域,数字表示距离米数)
当听到保安吹响特定频率的哨音(通常是三长两短),代表正在进行分级疏散。这时候千万别跟着大部队盲冲,观察头顶悬挂的疏散指示灯颜色变化才是正解。
四、散场时的“黄金十分钟”
安可曲结束后的600秒内,场馆周边会聚集超过200辆的士(香港运输署统计数据)。建议提前在手机备忘录做好这些设定:
- 预设三条不同交通方式的导航路线
- 存好场馆最近的24小时诊所坐标
- 设置手机低电量模式下的自动定位分享
看着最后一批灯牌被收进应援袋,场馆工作人员开始撤隔离栏时,记得检查随身物品是否粘上荧光棒电池液——这种碱性液体不仅会腐蚀手机充电口,去年还导致某位粉丝的相机镜头永久性起雾。安全回家后发条带定位的微博,别忘了在评论区报平安,毕竟对EXO-M来说,每个完整归来的粉丝才是最好的安可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