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制定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活动主题?这5个方法值得收藏
上个月帮朋友策划社区读书会,原本打算照搬常见的「好书分享」模式,直到某天在菜市场听见两个阿姨聊天:「现在年轻人都不爱看书啦,上次参加活动就听他们念书评,听得我直打瞌睡」。这句话突然点醒我——创新不是要搞多复杂的科技,而是真正站在参与者角度想事情。
一、先搞清楚你在为什么人做饭
就像给孩子做辅食要少盐少糖,给老人做饭讲究软烂,制定活动主题前必须摸清三件事:
- 参加者的年龄段和职业构成
- 他们参加活动的真实诉求(别相信报名表上写的漂亮话)
- 往期同类活动的「弃坑率」最高的环节
去年帮培训机构做暑期夏令营时,发现报名家长最在意的根本不是课程内容,而是「别让孩子在家玩手机」。于是我们把主题定为「21世纪野外求生」,带着孩子们用手机完成户外拍摄任务后集体关机,反而创造了最高续费率。
二、试试这三个打破常规的脑洞开法
1. 混搭出奇迹
把看似不相关的元素揉在一起:
- 读书会+剧本杀=《消失的读者》解谜夜
- 企业年会+密室逃脱=《拯救KPI大作战》
- 相亲活动+考古体验=《爱情地层挖掘计划》
传统形式 | 创新混搭 | 参与率变化 |
普通读书分享会 | 「真人图书馆」故事交换 | +63%(数据来源:《活动策划实战手册》) |
公司培训讲座 | 行业主题沉浸式剧场 | 内容记忆留存率提升41% |
2. 逆向思维四步走
- 列出活动常规元素(场地/流程/道具)
- 给每个元素写三个反义词
- 挑出最有反差感的组合
- 测试可行性
比如商场周年庆不要抽奖,改成「命运盲盒」——顾客完成指定任务才能获得「支付双倍金额」的特权,反而激发年轻人挑战欲。
3. 旧瓶装新酒的秘诀
参考最近三个月的热搜话题:
- 影视剧名场面复刻(《甄嬛传》台词接龙)
- 网络热梗实体化(「绝绝子」主题摄影角)
- 本地文化新解读(用外卖软件打卡老字号)
三、给活动装上这三个记忆钩子
上周参加市集看到个有意思的摊位,老板把「砍价」做成竞技游戏:顾客30秒内砍掉多少金额,就能用同样折扣购买指定商品。这个设计同时满足了好玩、传播、转化三个需求。
记忆点类型 | 设计技巧 | 案例效果 |
仪式感 | 定制入场暗号/退场纪念品 | 某音乐节「声音存根」使社交媒体曝光量提升2倍 |
意外感 | 设置规则反转环节 | 书店「买书返现挑战」促成单日最高销售额 |
四、别忘了埋下这些传播种子
观察过网红奶茶店的打卡墙吗?他们总会预留「拍摄点位」。去年策划高校社团招新时,我们在展位中间放了面哈哈镜,结果招新视频在抖音播放量破百万。
- 设计自带传播属性的视觉符号(主题色/标志性道具)
- 设置「不拍会后悔」的互动装置(如巨型骰子盲盒机)
- 准备社交裂变彩蛋(参与者邀请朋友解锁隐藏福利)
五、落地前的三次压力测试
记得第一次做快闪店活动,自认为完美的方案被保洁阿姨一句话问住:「你们这个网红拍照墙,晚上撤场时要拆多久?」现在养成了找三类人试玩的好习惯:
- 完全不懂行的门外汉
- 特别爱挑刺的处女座
- 急性子的熊孩子
最近在看的《游戏化实践指南》提到个好方法:把活动流程画成漫画分镜,连外卖小哥都能看懂的话,执行时基本不会出大问题。
窗外的蝉鸣突然响了起来,电脑右下角弹出客户确认方案的邮件。泡好今天第三杯枸杞茶,想着明天该去幼儿园接儿子了——上次答应要带他去看那个会发光的跷跷板,说不定能碰撞出新的灵感呢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