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英语活动游戏:让跨文化交际能力"活"起来
周三下午的英语角,小李握着墨西哥同学带来的传统玩具"托托洛",手指笨拙地转着彩色木陀螺。这个场景让我突然意识到:原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,可以像游戏般自然有趣。
为什么要玩着学跨文化?
教育部《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等级量表》显示,83%的英语专业学生存在"文化失语症"。传统课堂里,我们记住了感恩节日期,却不知道美国人怎么看待火鸡大餐背后的家庭观念。
游戏化学习的魔力
北师大实验发现,融入游戏元素的课堂,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提升37%。就像小时候玩跳房子记住数字,文化认知也能在游戏中内化:
- 情境代入感:模拟真实交际场景
- 错误包容度:允许试错的安全空间
- 多感官记忆:调动视觉、听觉、触觉联动
这些游戏正在改变课堂
1. 文化拼图挑战
准备10个国家的日常物品:日本折扇、印度海娜膏、巴西战舞腰带。学生分组通过触摸、观察猜测物品用途,最后用英文演示使用场景。去年在浙大试点时,有个小组把土耳其咖啡杯当成了占卜工具,这个美丽的误会反而引发了对占卜文化的深度讨论。
2. 表情包翻译大赛
收集各国流行表情包,让学生用英语解释文化内涵。上周的课堂作业里,学生发现:
表情 | 中国解读 | 美国解读 | 数据来源 |
---|---|---|---|
👍 | 赞赏 | 带有性暗示 | 《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》P78 |
💩 | 搞笑 | 强烈厌恶 | Emojipedia 2023年度报告 |
3. 茶话会角色扮演
设定不同文化背景的茶会场景:英国下午茶讲究瓷器摆放顺序,摩洛哥薄荷茶需要举杯高度示意尊重。上周三组同学的即兴表演中,扮演沙特商人的小王始终用左手递茶杯,这个细节错误引发了关于左右手文化禁忌的热烈讨论。
让游戏见效的三个秘诀
- 混搭时空:把唐朝诗歌接龙改成英文版本
- 制造冲突:故意设置文化误解观察学生应对
- 五感联动:用印度香粉+阿拉伯音乐营造集市氛围
记得上学期末,学生们用文化拍卖会游戏凑齐了"世界礼仪套装"。当日本鞠躬娃娃遇见巴西贴面礼画册,教室里的欢笑声中,跨文化交际早已不再是课本里的铅字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