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出宣传:让观众抢着买票的实战指南
上周末路过老剧场,看见门口挂着「传统戏曲专场」的海报,台下却只坐着二十来个银发观众。转头看见商场里的脱口秀广告牌前排着长队,这反差看得人心里直打鼓——明明都是演出,怎么观众数量差这么多?
一、社交媒体预热:把海报变成会说话的邀请函
在杭州某话剧团的案例中,他们给每张电子海报都加了「戳戳看」的小机关。点开女主角的耳环能看到角色日记,滑动舞台背景能听到幕后花絮,这种会动的海报在朋友圈传疯了。
- 平台选择要挑剔:抖音适合15秒高光片段,B站留着放NG花絮,小红书的攻略贴要带座位视角实拍图
- 时间轴不能乱:提前45天发概念海报吊胃口,30天时放演员定妆照,15天前必须放出购票链接
1. 短视频挑战赛:让观众当自来水
成都某音乐节搞了个空气吉他大赛,参与者有机会赢现场前排座位。结果相关视频播放量破亿,门票提前两周售罄。记住要在视频描述里埋隐藏福利码,给认真看的观众发专属折扣。
2. KOL合作:要找对味儿的推广大使
博主类型 | 适用演出 | 转化效果 |
舞蹈区up主 | 现代舞剧 | 单条视频带票1200+张 |
本地生活博主 | 儿童剧 | 评论区直接晒票根200+ |
二、线下搞事情:把城市变成你的预告片
深圳某剧团在地铁站搞「台词漂流瓶」,把经典台词写在透明卡片上,扫码就能听完整片段。这种小机关让演出信息渗透到观众的生活动线里。
- 商圈快闪:在奶茶杯套印购票二维码,扫码立减5元
- 高校路演:让学生翻演经典片段,表演者赠票
1. 神秘预告:勾起好奇心
上海某魔术秀在公园长椅突然「变」出带二维码的玫瑰,扫出来是半张扑克牌图案。这种悬疑式预告让话题讨论度暴涨300%(来源:艾瑞咨询线下营销报告)。
2. 场景融合:演出未开始,体验已到位
沉浸式话剧《不眠之夜》在上海办展时,把展览厅温度调到和剧场相同的23.5℃,空气里飘着剧中同款雪松香。这种细节控操作让预售票秒空。
三、内容种草:把宣传变成追更体验
千万别学那些只会发通稿的憨憨!北京某相声社团在知乎开「演出创作日记」,连载到第7篇时,评论区直接变成观众选题会。
内容形式 | 适用阶段 | 运营技巧 |
幕后vlog | 预热期 | 拍到服装师缝掉扣子的真实画面 |
观众二创 | 售票期 | 给优质二创发「戏精认证」电子勋章 |
四、精准投放:把广告费变成钓鱼竿
见过最聪明的操作是某音乐会投信息流广告,不同人群看到不同版本:
- 给宝妈推「带孩子陶冶情操」版
- 给情侣推「约会新选择」版
- 给文艺青年推「限量签名海报」版
1. 预售心理学:早鸟票要玩花样
杭州某Livehouse搞「三人成行票」,买两张第三张半价,结果70%观众都选择了三人组队。记住在开票第1小时设置秒杀礼品,比如签名周边或后台参观名额。
2. 社群运营:把观众变成宣传部长
广州某话剧团在微信群里搞「台词接龙赛」,接得最妙的观众能指定某个小剧场的加演剧目。这种玩法让社群活跃度保持在60%以上(来源:微盟社群运营白皮书)。
五、口碑裂变:让观众主动当扩音器
长沙某脱口秀俱乐部在厕所隔间门后印二维码,写着「扫码吐槽本场演出,吐槽最狠的送下季套票」。结果收集到2000+条真实反馈,还意外获得无数朋友圈素材。
现在掏出手机点开购票页面,看看那些排在热销榜前几位的演出,哪个不是把宣传玩出花的?别光盯着预算发愁,试试这些接地气的招数,保不准下次抢不到票的就是你的场子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