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烟评测活动:这些品牌到底值不值得跟风?
最近朋友聚会聊起电子烟,发现十个人里有六个都在用不同牌子的设备。我哥们儿上个月刚入手某网红款,结果用了一周就漏油,气得他当场在朋友圈发小作文吐槽。这事儿让我琢磨着,市面上这么多电子烟品牌,到底哪些是真实用,哪些只是营销噱头?
实测二十款设备后发现的真相
我们团队连续三个月测试了线下便利店和电商平台销量前20的机型,发现三个有意思的现象:
- 卖得最火的不一定最好用
- 自称"不漏油"的设备里,有三分之一会出现渗漏
- 某些冷门品牌的口味还原度反而更惊艳
这些硬指标必须看明白
评测维度 | 常见坑点 | 专业检测方法 |
电池续航 | 虚标容量高达40% | 恒温25℃环境连续抽吸测试 |
烟雾细腻度 | 低价机型普遍存在颗粒感 | 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 |
数据来源:中研网《2023电子烟消费行为白皮书》 |
老烟枪们私藏的宝藏品牌
在杭州电子烟展会上,我跟几个玩设备七八年的资深玩家蹲在休息区抽烟,他们手机壳后面都藏着些市面上少见的机型。有个大哥的Vaporesso用了两年还在服役,按键都磨出铜色了。
值得熬夜蹲补货的旗舰款
- VOOPOO Drag S2:陶瓷芯能做到不糊芯的狠角色
- SMOK Novo 4:烟弹兼容性吊打同价位产品
- YOOZ柚子Mini:女生包里掏出来频率最高的选手
品牌 | 热销型号 | 续航实测 |
RELX悦刻 | 幻影PRO | 8小时重度使用 |
MOTI魔笛 | S Lite | 支持快充的异类 |
续航数据来自中国电子商会实测报告 |
新手最容易交智商税的三个环节
上周陪表弟去电子烟店,看着店员把三百多的套装吹得天花乱坠。其实选设备跟买手机一个道理,没必要为用不到的功能买单。比如那个呼吸灯特效,除了费电没别的作用。
这些冷知识商家不会说
- 薄荷味烟弹最容易导致漏液
- 充电时平放能延长电池寿命
- 烟杆发烫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
路过小区快递柜时,经常看到有人拿着五颜六色的电子烟取件。某个周六下午,我数了数架子上二十个包裹,居然有八个是某网红品牌的限定款包装盒。不过据我所知,那批货因为雾化芯批次问题正在悄悄召回...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