线上活动有哪些常见的参与者动机?咱们来唠唠
咱们可能都参加过线上讲座、直播带货或者打卡活动。有人蹲点抢优惠券,有人边听网课边记笔记——这些行为背后啊,藏着五花八门的参与动机。今儿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说,线上活动里那些参与者的小心思。
一、奔着个人成长来的小伙伴
去年《中国在线教育发展报告》里有个挺有意思的数据:63%的职场人参加线上培训时,会在报名页面停留超过20分钟反复比较课程大纲。这类参与者通常有这些特征:
- 技能焦虑型:看着同事会Python自己慌,赶紧报个夜校网课
- 考证刚需型:会计专业的妹子守着直播刷题,就为考过注册会计师
- 知识囤积型:下载了20G行业白皮书,虽然可能永远打不开
典型场景对比
动机类型 | 行为特征 | 留存周期 |
技能提升 | 反复回看录播课程 | 3-6个月 |
证书考取 | 集中在考试前突击 | 1-3个月 |
二、冲着社交需求加入的活跃分子
有个做社群运营的朋友跟我说,他们读书会里最积极的成员,其实80%都没完整读完当月推荐书目。这类参与者更在意这些:
- 行业大咖的私人微信——比会议内容更吸引人
- 五百人微信群里的冒泡发言
- 活动合影里的C位露出机会
社交型参与者的行为画像
根据Forrester咨询的调研,这类用户平均会在活动中主动添加7.3个新联系人。他们在直播弹幕里特别活跃,但课后问卷完成率通常低于30%。
三、盯着真金白银的实惠党
双十一预售直播间里,那些定好闹钟蹲守的剁手党,还有做任务赚佣兵的推广达人,都属于这个阵营。他们的行为模式很有意思:
- 像职业选手一样研究优惠叠加规则
- 能清楚背出各平台返现比例
- 手机里装着8个比价软件
奖励类型 | 参与深度 | 典型话术 |
现金返利 | 高频次参与 | "这个活动能套现吗?" |
实物奖品 | 选择性参与 | "中奖率有多少?" |
四、跟着感觉走的随性派
这类参与者可能因为刷到有意思的海报,或者纯粹想找个事情打发通勤时间。某音频平台的数据显示,他们的用户平均会在活动开始23分钟后才陆续进入直播间。
- 容易被视觉设计吸引点进去
- 活动进行中可能切出去回微信
- 但遇到感兴趣的内容会突然活跃
五、被安排参与的"工具人"
公司要求刷的培训课时,学校布置的观看任务,这类被迫营业的参与者其实占比不小。教育类APP的后台数据显示,这类账号的登录时间常集中在截止日前三天。
- 电脑挂着视频刷时长
- 快速划动跳过所有互动环节
- 在最后一刻提交作业
说到这儿想起来,上周三晚上十点,某在线考试系统突然涌入大量提交,把服务器都给挤崩了——你看,工具人们的行动多么整齐划一。
被动参与类型 | 完成质量 | 后续转化率 |
强制培训 | 平均完成度72% | <5% |
作业任务 | 突击完成率89% | 约12% |
窗外的知了还在吱呀吱呀叫,电脑前的你可能刚参加完某个线上会议。无论是哪种参与动机,组织者要是能摸准这些小心思,设计活动时就能对症下药啦。话说回来,你上次参加线上活动,是属于哪种类型呢?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