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游戏BGM被指"偷东西":蛋仔派对音乐争议全梳理
凌晨三点半,我第N次循环播放那段被骂上热搜的《蛋仔派对》BGM。咖啡杯早就空了,窗外的路灯把显示器照得反光,脑子里就一个念头:这调子怎么越听越像去年某独立游戏里的旋律?
事情是怎么闹起来的
上个月某个周二,音乐区UP主"耳科门诊"发了条2分半的对比视频。视频里左边是《蛋仔派对》新赛季的登录音乐,右边是芬兰作曲家Tero Kaski三年前给《Lumino City》写的配乐。弹幕当场就炸了,热评第一写着:"不能说毫无关系,简直一模一样"。
第二天中午,网易的PR团队发了声明,大意是:
- 音乐为原创作品
- 已启动法律程序维护权益
- 保留追究造谣者责任的权利
但网友不买账啊。音乐学院的孩子们连夜扒谱,有人甚至做了频谱分析图。B站专栏《从音乐理论解构"抄袭"争议》里列了这么个对比表:
要素 | 蛋仔派对 | Lumino City |
主旋律节奏型 | 前八后十六+附点 | 完全一致 |
和声进行 | Ⅰ-Ⅳ-Ⅴ-Ⅲ | 相同进行 |
音色设计 | 钢片琴+竖笛 | 相同配器组合 |
音乐抄袭到底怎么判定
我打电话问过在唱片公司做法务的朋友老张,他边吃泡面边给我科普:"法律上有个实质性相似原则,但实际操作起来特别玄学。"
举个栗子,2015年《野蜂飞舞》版权案中,法院认为:
- 超过8小节雷同可能构成侵权
- 但经典和弦进行不受保护
- 整体"听觉感受"更重要
这就很魔幻了——就像说"红烧肉做法不能专利,但你家红烧肉吃起来太像某餐厅的就不行"。
游戏圈的"抄袭"罗生门
翻翻历史案例更头疼:
- 《王者荣耀》曾被指抄袭《自由之战》操作模式
- 《原神》和《塞尔达》的争议吵了三年
- 连《我的世界》早期都陷入过素材侵权风波
音乐这块就更模糊。去年《Stray》的配乐被扒出和某日本动画BGM撞车,最后也不了了之。行业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只要不是直接采样盗用,大多选择冷处理。
玩家们为什么这么愤怒
凌晨四点的游戏论坛里,有个高三玩家的留言被顶到最上面:"我们气的不是几个音符像不像,是官方那种'反正你们不懂音乐'的态度。"
仔细想想挺有意思:
- 核心玩家觉得被当傻子糊弄
- 音乐爱好者痛心创作环境恶化
- 普通玩家纯粹吃瓜看乐子
更讽刺的是,《蛋仔派对》上周刚更新了"原创音乐工坊"功能,宣传语写着"让每个蛋仔都能自由创作"。现在这条公告下面全是"抄得自由?"的嘲讽回复。
独立音乐人的生存困境
事件发酵第三天,Tero Kaski本人在推特发了段话:"感谢中国玩家...这在小工作室很常见...我们甚至付不起跨国诉讼费。"配图是张皱巴巴的房租账单。
国内独立游戏作曲师小林给我看了他的收入流水:
- 单首BGM报价800-1500元
- 大厂外包经常拖欠尾款
- 最惨的一次用音乐抵咖啡券
"你知道最荒诞的是什么吗?"他凌晨发来语音,"现在有甲方明确要求'就要蛋仔那种风格'的音乐,价格还压得更低了。"
平台方在装睡吗
网易云音乐上有趣的现象:涉嫌抄袭的BGM评论区被锁了,但用户把对比视频链接全贴在打分区。而QQ音乐那边干脆下架了原声带,连带着把玩家自制的remix版也一并删除。
翻《2022年中国网络音乐版权白皮书》,第17条写着:"平台方对UGC内容负有形式审查义务"。翻译成人话就是:不告不理,告了再说。
这让我想起前年《节奏大师》曲包侵权事件,腾讯最后赔了钱,但歌曲下架前已经靠该曲包赚了370万流水——侵权成本可能还不到收益的零头。
普通玩家能做什么
通宵整理资料时,发现知乎有个高赞回答特别实在:
- 遇到疑似抄袭存证录屏
- 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网站填表
- 别在游戏里冲动消费
天亮前最后刷新微博,看见#蛋仔派对音乐#tag里有人在组织"耳朵鉴定大赛",奖品是...呃,防抄袭耳塞?这届网友真是又心酸又好笑。
窗外鸟叫了,我保存文档准备睡觉。手机突然弹出推送:《蛋仔派对》宣布下周推出"原创音乐保护计划"——巧不巧,正好选在Tero Kaski说要来中国旅游的同一天。
网友留言(0)